“家庭”概念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共同文化,然而,描述家庭關系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時差別很大。例如,在夏威夷語中,同樣的單詞被用來表示兄弟姐妹和表親,而在英語中,這兩者是區分開來的,中文中更是如此。
這些不同的親屬稱謂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顯然,文化因素,如家庭結構和婚姻起了作用。然而,即使是最具體的親屬關系系統也沒有描述許多潛在的家庭關系類型。
伯克利大學(University of Berkeley)和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566種不同語言的親屬術語后得出的結論是,這是因為,在描述關系時,每個社會都必須在簡單性和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
正如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查爾斯·肯普在《科學日報》上解釋的那樣:
“用一個詞指代家譜上的所有親戚的親屬關系系統非常簡單,但對于挑選特定的個體并沒有多大用處。另一方面,用不同的詞來指代每個家庭成員的系統要復雜得多,但在指代特定的親戚時非常有用。
如果你看看世界上各種語言中的親屬系統,你不能讓它們變得更簡單卻又要讓它們更有用,你也不能讓它們變得更有用而不讓它們變得更復雜。這兩種解釋原則之間存在取舍。”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家庭聚會上,在試著分辨遠房表親、遠房堂親等等時,經常迷失方向。
這些發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們的適用范圍更廣,例如《科學日報》曾說,
“最終,這項工作可能會得出一個關于不同語言如何將世界劃分為不同類別的普遍理論。”
在英語中,各種親人稱謂都該怎么說呢?
father
父親,很正式的稱呼,多用于書面和正式場合
dad,daddy
爸爸,老爸,對父親比較親昵的稱呼
papa
爸爸,嬰兒用詞,使用較少
mother
母親,正式用法
mum,mom,mami
媽媽,媽咪,老媽,母親的昵稱
mama
媽媽,嬰兒用詞,使用較少
brother
兄弟(不區分年齡大小),表示哥哥時在前面加elder,弟弟則是加younger,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叫自己的哥哥弟弟時,通常是叫對方的first name,而不會叫對方“哥哥”、“弟弟”
sister
姐妹,與brother一樣,如需說明年齡大小,則在前面加上elder或younger
grandfather
祖父,和father一樣,是正式說法,如表示曾祖父,在前加great,即great grandfather,高祖父則再加一個great great grandfather
grandpa
爺爺,祖父的口語說法,如果是太爺爺(曾祖父),在前面再加一個grand,即grand-grandpa,太太爺爺(高祖父)如法炮制,再在前面加一個grand
maternal grandfather
外公,maternal意為母親的、母系的,這是比較正式或書面的說法,口語中通常同樣稱外公為grandpa,外婆的釋義雷同,在這就不再贅述
grandmather
祖母,解釋參考grandfather
grandma
奶奶,解釋參考grandpa